家具行業進入整合發展期 誰能笑到最后? |
 |
獲悉,企業自身的成長因素決定企業在整個大環境下的發展,在現如今的家具市場,產品同質化、市場無序化迫使企業之間的競爭加速,那么,企業轉型就成迫不及待的事,可是,大多數企業在跨界發展時,常常會碰到“雷聲大雨點小”的境遇,難有顯著成效。
家具行業進入整合發展期 誰能笑到最后?(圖片來源于網絡)
轉型雖易 但非一朝一夕能夠達成
按照傳統制造業產品的生命周期來劃分,任何產品都會經歷萌芽、成長、成熟、衰退四個階段。一般而言,一個產品有三到五年的生命期,之后便開始走下坡路,如果企業單單依靠一個產品存活,勢必也只能“輝煌”三、五年光陰,且市場又是時刻處于動態的變化發展中,任何一個變動都能引起軒然大波,當下家具行業又面臨產能過剩,無序、同質競爭加速,從轉型的進程而言,企業已進入后轉型期。
而市場的發展會經歷三個階段,供大于求時,市場不存在飽和一說,企業生產什么出來就脫銷什么成為常識,目前家具行業已經走過這一環節;供需平衡時,市場可以說是一半好做一半不好做,用心的企業生意依舊做得風生水起,走心的企業可能就得把前幾年大好光陰時賺的一次性給吐出來;供大于求時,產能過剩,同質化泛濫,市場處于紅海區,競爭異常激烈,考驗的是企業的沉淀與核心競爭力。
后轉型期的產能過剩正是市場供大于求的衍生物,從供給面來看,這是一種落后的產能供給過剩,數量的增長沒有匹配質量的變化;而從需求面來看,則是一種不合理的產能供給過剩,區域的發展不合理加速供需失衡。
不可否認,企業的轉型已走到迫切關口,而船頭轉向哪個方向,轉多少度,不少企業目前還處于探索的階段,沒有明朗的方向與清晰的目標。
對于家具企業而言,互聯網對傳統家具業的沖擊在這兩年的表現尤為明顯。電商、整體家裝、集成家裝、跨界覓食等擾亂了家具業的正常發展軌道,這些“風口”憑借新思想、新消費、新模式成功引流,迫使傳統家具業重新思考及探索新出路。
于是,類似海爾從傳統制造企業轉型互聯網公司、酷漫居從線下全力進軍線上、林氏木業和美樂樂從線上走到線下、紅星美凱龍入駐天貓引流等情況層出不窮,只是轉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,市場時刻處于動態變化中,強制性給這些“轉型行為”定論還為時過早。
|